肝癌新療法 腫瘤縮小8成 放射治療加標靶藥 延長存活期
2014/4/17

據衛福部2013年最新統計,台灣肝癌死亡總人數及死亡率為癌症死亡第2位,每年約1萬1000人患肝癌,近7成病患發覺已無法手術,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暨癌症中心主任邱仲峯表示,無法手術患者可用放射治療加標靶藥物合併療法,使腫瘤大部分或完全消失,曾有案例腫瘤縮小8成,3成2病患活過2年,高於無法手術的患者半年~1年。
報導╱周佩儀 攝影╱葉仁傑、施偉平
部分圖片╱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提供


 

邱副院長表示,以往無法手術的肝癌病患,僅能接受電燒或血管栓塞治療等單一治療,延長存活期效果不佳,此放射治療加標靶藥的合併療法,經3年臨床試驗、2年追蹤,共40位平均年齡62歲、無法手術治療、且經動脈栓塞或不適合動脈栓塞、及肝功能良好的病患,結果可使肝癌腫瘤大部分或完全消失,且3成9患者2年內無復發,其中有1名67歲葉姓病患,為肝癌晚期且無法手術治療,但肝功能良好,接受1年合併療法,原11公分大腫瘤縮小近8成,剩2公分;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在今年4月國際放射腫瘤學期刊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• Biology•Physics》(IJROBP)。

 

 

【先了解】發現多已中晚期

台灣肝癌8成以上是B肝或C肝感染造成,少部份是因酒精形成肝硬化或其他因素導致,因早期肝癌無症狀,多數人發現時已是中晚期,早期肝癌若能手術,5年存活率破50%,中晚期無法手術者5年存活率僅10%,晚期無法手術者存活期小於1年,中晚期的存活率低。



 

合併療法有前提

肝臟為身體主要代謝器官之一,如代謝出現異常,藥物副作用會使肝臟無法負擔,因此進行放射治療加標靶藥合併療法前,會先抽血或腹部超音波檢查肝臟的生理代謝是否許可,需在可代謝藥物毒性的範圍內,且預期存活期超過3個月以上的肝癌患者才適用。



 

內外治療效果佳

以往無法手術的肝癌患者,僅能以電燒、血管栓塞治療等單一治療,效果不佳,放療加標靶藥的合併療法,用幅射線外部照射腫瘤,刺激腫瘤產生大量自由基殺癌細胞;口服標靶藥從腫瘤內部抑制癌細胞血管增生,與放療結合提高縮小腫瘤效果及延長存活期。



 

【這樣做】定期檢查最重要

肝癌早期沒症狀,發覺時通常為時已晚,邱副院長建議有B、C肝炎患者應每6個月抽血看肝功能及胎兒蛋白指數是否正常,及腹部超音波檢查,若超音波檢查有異,可加後續的電腦斷層、核磁共振等;非B、C肝炎患者且非肝硬化危險族群,每隔1~2年檢查即可。



 

有副作用要反應

此合併療法中口服的標靶藥可能會有皮膚脫屑、拉肚子、手足症候群等副作用,手足症候群會在患者手腳出現水泡、脫皮造成疼痛,邱副院長表示若有上述副作用要向醫師反應,才能做藥物調整,患者應避免會加重副作用的活動,例如泡溫泉、吃生冷食物等。



 

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
副院長暨癌症中心主任
邱仲峯

【醫師說】

早期肝癌通常是在B、C肝炎的常規追蹤檢查中被發現,以手術切除5年存活率達50%以上,因此定期做檢查非常重要。